固执的“养蜂匠”
参观明斯特塔尔养蜂博物馆后的第二天,我去拜访了一位名叫罗兰·海斯勒(Roland Hessler)的养蜂家。他在邻近瑞士国境的黑色森林里,养着约200群蜜蜂,从事蜂蜜的生产和直销。是一位“养蜂匠”。
在德国,“匠人”和贵族、博士等一样,是非常荣誉的称号,在大的养蜂企业,如果没有“养蜂匠”,就不能录用训练生等,对养蜂家来说,“养蜂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格。养蜂匠制度非常严格,只有经过3年的职业培训,再在养蜂场经过3年实际训练的人,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和“博士”等一样,可以在姓名后面附上“养蜂匠”的称号。因此,海斯勒先生就是“罗兰·海斯勒养蜂匠”。在养蜂家中间,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是“顽固不化”,但不知为什么,我和他特合得来。这位固执的养蜂匠向我讲述了他的养蜂人生和德国养蜂业面临的问题。
“我们一家,从我祖父这代起,就以养蜂为副业。我已经是第三代。祖父在南非养了800群蜜蜂,到了父亲这一代,这些蜂全卖了,所以现在南非的产业已经没有了。我刚开始养蜂时,也考虑过通过商社进行销售,但最后还是选择了靠自己直销的方法,我是从1966年开始的”。
德国养蜂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其实,现在欧洲农业正站在一个很大的分歧点上。其中的一个问题是经济自立的问题。对此,海斯勒先生说∶
“德国现在农户正在减少,特别是养蜂家在减少,很遗憾蜜蜂数也减少了。整个欧洲可以说都是这个情况,由于工业一边倒,人们的工资提高了,而农业如果没有国家的援助,收入根本不够。比如靠自己直销,因为不通过流通,可以低价销售。但是并不是所有农户都能这样做,无法进行直销的农户,面临的情况就很严峻”。
本来,农业是支撑人类的产业,不应该只追求经济效益,我们应该把农业和其他追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区别开来,单独对待。而且近年来的欧洲,特别是EU统一的动向,对德国的养蜂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德国拥有欧洲最严格的食品法,蜂蜜也在此法的管理之下。德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希望把德国标准作为EU的标准,但是却遭到EU其他成员国的反对。这种反对,既不是来自消费者,也不是来自生产者,而是来自社会‘不良组织’的反对。我们仍在和这些势力做斗争,可是进展并不顺利。但希望还是有的,1997年欧洲成立了欧洲职业养蜂家联盟,目的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蜜蜂产品。在这一点上,所有国家的养蜂家想法都很一致。”
食品标准不是振兴企业和产业的规定,归根结底应该考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立场。所以,我认为各国应该采用严格的德国标准。德国和日本的蜂蜜自给率都只有10%左右,针对国外进口的廉价蜂蜜,为了提高本国的竞争力,必须提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相信正是这次旅行中接触到的严格的德国标准和养蜂家的执著,才会提高产品的价值,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双方带来利益,从而为养蜂业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
最后我向海斯勒先生讲述了我自己的“梦”∶
“我想在广阔的森林中,建造一个人人都能随意来走走看看的观光养蜂园。我们将让游客亲眼目睹蜜蜂的实际饲养情况,还打算建造一个资料馆。”
“这个计划真不错。”
罗兰·还斯勒养蜂匠面带微笑,点头赞同我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