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对应
英语、中文、韩语的问询。
此内容摘录自2002年3月的报纸,部分修改。
尾木:
今年4月,学校的教育将会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公立的小学、中学、高中将施行双休制。孩子们会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家庭和地域间的沟通。
山田:
我认为比起休息日,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就要注重大人和孩子们的沟通。作为一名父亲,同时又是“企业人士”,为了恢复人的天性,难道不应该在企业活动中寻求与孩子的契合点吗?我想减少一天的工作时间,留出空余时间,竭力创造出可以让孩子们融入公司的体系。
尾木: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融入企业活动中,还必须考虑到身为劳动者的大人们要挤出空余时间吧。
山田:
是的。在经济社会里人们很容易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一味考虑提高生产力和劳动效率,至于其他事物一律被排除在外。但是,事实上对教育产生重要作用的正是我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事物。
尾木:
回顾战后的历史,1975年可称之为一个转折点。从1975年开始,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占劳动人口的51%,换言之超过了半数。之前大多数的父亲从事农业和个体经营,且父母的工作、子女的教育、家庭的维持,全都融为一体。孩子们也会深切地体会到自己正在通过帮助家庭劳动和从事家务来支持家庭。正是因为这种基本社会结构的存在,所以父母们无须为孩子考虑“该怎么做”,只要兢兢业业地劳动,孩子们也会顺顺利利的成长的。然而,父母成为公司职员后,工作场所换到了公司。即使父亲拼命工作到深夜十点,对孩子的成长无任何影响力。正如山田总经理所言,孩子们可以融入到企业中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又重新找回了以前家族劳动的优点。